擦亮“老渤海”革命教育品牌 - 教育的英语怎么读
记者 精品国内在视频线最新
■关注红色教育
校园道路有辽沈路、淮海路、平津路、渡江路;班级有雷锋班、黄继光班;学校广场叫“东方红”,校园建筑有韶山楼、井冈山楼、遵义楼;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图片展厅、“习语近人”展厅、“老渤海”精神展厅、红色藏品展厅等红色教育展厅一应俱全。走进山东省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一连串“红味”十足的文化命名,以及“老渤海”精神展厅等革命传统教育展厅映入眼帘,令人肃然起敬。
滨州是山东的北大门,也是重要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重要战略区之一的渤海革命老区所在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滨州教育系统组织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覆盖了全市507所学校,受益青少年50多万人。
建基地
用好“没有围墙的学校”
近日,滨州实验学校的师生来到滨城区杨柳雪镇“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周恩来总理纪念馆,缅怀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这个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承办“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184次,前来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达10912人次。
作为渤海革命老区,滨州一批享有盛誉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本身就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承载着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的重要功能。当地先后命名了渤海革命纪念园、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等168个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基地对青少年的育人育魂作用。
目前,滨州市90%以上的学校建有红色文化宣传栏、红色文化长廊,不少学校积极建设红色基因教育基地,营造了抬头可见、伸手可及的“沉浸式”教育氛围。
以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该校以“红色文化”立校,设立红色教育展厅,建立“南泥湾”学生实践基地,举办红色运动会,已接待全国学校和机关单位参观学习270批次、7000多人次。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莲华学园,建起了“红色基地、红色读本、红色队章、红色歌曲、红色话剧”五大课程体系,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有效传承“老渤海”精神,形成了“一抹红”红色基因教育品牌。
重评价
探索红色教育激励机制
2017年,无棣县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探索建立了“红星红心红旗”的“三红”评价激励机制,对学生实行等级积分法管理,以“红星”作为鉴定合格标志,每满3颗“红星”获得1颗“红心”,每满3颗“红心”获得1面“红旗”,获得10面“红旗”者颁发“红色鉴定书”。评价的基本要素包括听党话跟党走、爱国守法、遵纪守规、好学上进、诚实守信、关心集体、尊重他人、主动学习、文明守纪、环保卫生、安全自护、合作交流12个方面的内容。“‘三红’评价机制的建立,引领学生树立自我标杆,促进了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成长。”无棣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王士昌说。
编辑:教育的英语怎么读
审核:精品国内在视频线最新